P1280262

 

旅遊時間:2020年1月

每年為了月津港燈節而安排的鹽水之旅再度到來,這幾年聽說鹽水-新營的糖鐵自行車道已經完工,便想著要來朝聖,規劃了上午騎T-Bike、下午逛鹽水巷弄、晚上遊燈節的完美行程;行前已在官網多次確認T-Bike在鹽水南門路停車場有個租賃站;殊不知到了現場發現T-Bike租賃站早已撤除,化為一格格的私人運具停車位了。

錯愕之餘,只好臨時應變將自行車之旅改為徒步之旅,以鹽水南門路停車場為起點,步行經中正路、西門路、武廟路、三福路,約一公里路程,抵達鹽水車站,也就是原本預計從這裡開始騎自行車的起點。

 

鹽水天主堂

當日雖有陽光,但仍帶著一絲寒意。在西門路上路過著名的「鹽水天主聖神堂」。

P1280256

鹽水天主堂最大特色,是以中國宮廷式建築建造,且內部聖人的態像以及裝飾等也帶有濃濃中式風味,就連「最後的晚餐」畫作也變成華人面孔,吃的是中式餐食。

教堂主體「祭天殿」建造於1986年,但鹽水設立天主堂的歷史可追溯至1955年,由一位德國神父所建造的。雖然這次僅是路過,但仍感受得到神聖尊崇的氛圍,從網路上所看到的天主堂內部照片也讓人嘖嘖稱奇。

P1280257

P1280259

P1280260

這次月之美術館策展規劃的「登月計畫-津津十五號」,主打從俯瞰的角度重新俯瞰鹽水、認識鹽水市鎮;經過親自體驗後,除了八角樓和郵局非常顯眼之外,其實也看得到坐落在不遠處的天主堂,守護著一方寧靜與平安。

P1280402

 

鹽水車站

經過鹽水國中後,不久便抵達鹽水車站。

一踏進車站周邊就覺得這裡變得乾淨整潔許多,連車站建築本體也變得很好看,很適合拍照,似乎跟五年前(2015)造訪時的印象不同。

P1280261

P1280262

回家翻了照片,才發現這驚人的對比,經查詢是2019年臺南市政府都發局向內政府爭取獲選「城鎮之心工程計畫」,改善鹽水車站、廢棄倉庫和周邊景觀設施,並且剛完工不久。

↓ 2015年的鹽水車站(從外部拍攝)

11016794_812226995497569_311411347613032085_o

↓  2020年的鹽水車站(從外部拍攝)

P1280263

P1280266

P1280267

 

↓ 2015年的鹽水車站(從內側拍攝)

10830742_812226895497579_4903746765046942192_o

↓ 2020年的鹽水車站(從內側拍攝)

P1280270

↓ 2015年的鹽水車站(月台及軌道)

10987480_812226942164241_4132030268516508684_o

1553145_812226882164247_7941781345634618152_o

↓ 2020年的鹽水車站(月台及軌道)

P1280276

P1280282

P1280271

P1280284

至於「倉庫」就沒有明顯的照片可供對照了,因為在整修前,倉庫內草木叢生、雜亂詭譎,根本讓人不敢靠近。

但經過這一番整頓,雜草已經清除,留下的老樹盤根錯節,彷彿已與倉庫共生。倉庫因沒有了屋頂而通透明亮,雖有陽光灑落但因老樹的遮蔭而顯得清涼,地上也抹成了很平的水泥地,某處可能堆集了一堆樹葉,甚至可見一大群親子在此同樂,這種遺世而獨立的氛圍很不錯。

這個曾經是存放軍方糧食的倉庫,在80年代遭受祝融之災,使牆面也呈現的焦黑的色彩。

P1280272

P1280275

P1280287

P1280288

話說鹽水車站的歷史,鹽水車站建於1909年,當時由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經營新營到鹽水的路線,是臺灣第一條客運糖鐵,許多老一輩的鹽水人就是在此搭乘糖鐵前往新營;同時也是「糖」輸出的重要經濟動脈,但隨著糖廠關廠及公路興起,鹽水車站於1979年廢站。

 

在鹽水車站的月台歇息,享受小鎮的涼風,軌道沿線也不少在地居民在此休憩,與整建前可說是不同的光景。

P1280285

 

自鹽水車站往南走,還可見錯綜的糖鐵軌道與柏油、自行車標線混合的景象。

原本打算沿著糖鐵綠廊道往南走,但因為不知道糖鐵軌道在「岸內大排水線」這段是斷掉的,應該要走到旁邊治水路(興津橋)再接回軌道,當時傻傻地沿著岸內大排往西走了好長一段路,沿路環境不是很好,愈走愈可怕便趕緊回頭,改為「北上」往岸內糖廠方向前進。

P1280290

 

鹽水車站往北(岸內),軌道依然清晰可見,路面也滿平整的,沿途沒有增添太多設施,一路上的景觀大都是住家的後院或是果園等。

P1280291

沿路也有許多岔出的鐵軌,但走著走著這些岔出的鐵軌便離開了自行車道的柏油路面範圍,延伸至一旁的草叢裡了,有時在旁邊的草地裡還看得見鐵軌,甚至是轉轍器等設施,就這樣埋沒在荒煙蔓草之中。

P1280292

P1280293

從鹽水車站沿著軌道走了近一公里的路程,終於抵達岸內國小,再往內走便是岸內糖廠。

而糖鐵綠廊道在岸內這裡也設置了休憩的座椅、自行車架和指示牌等。

P1280294

P1280295

不遠處就是岸內國小的校門,而軌道在此又交錯了起來,彷彿呼喚著我們沿著每一條軌道繼續深入向前行,走向那未知、可能又是另一片荒煙蔓草的天地,走讀這糖鐵歷史的興衰。

P1280296

 

岸內國小

岸內國小環境相當清幽,設立於1947年,原本專供台糖員工子女就學,校長由糖廠廠長兼任,當時校名為「私立台糖第五小學」;後由政府接辦,才改為岸內國民小學。

適逢寒假期間,且為假日,校內不見學生蹤跡,僅有幾位教職員和幾隻校狗,學校甚至還利用現有設施為校狗打造一個簡單卻舒適的空間。其中一隻棕色的校狗名為「阿桃」,還有一隻「謝小黑」,謝小黑狗如其名,全身是黑色長毛;阿桃則是十分黏人,對於我們這種外來觀光客非常友善,於是也在這裡摸狗摸了好一陣子,才往岸內糖廠走去。

「岸內好交通 醒獅保平安」,逛了一下岸內國小的粉絲專頁,才知道醒獅團也是岸內國小致力於培育學生的一個項目,學校雖小,但感覺非常有活力。

P1280297

 

十分特別的是岸內國小裡有當時「岸內神社」的遺跡,依岸內國小校史說明,日本政府1907年在此處建「天照大神神社」與「糖廠日式宿舍」,並迫遷原本住在這裡的居民。戰後神社遭拆除才改建為學校,現在仍可看到兩側有狛犬和石燈。

P1280299

P1280300

岸內國小學生人數六十多人,校園整體看起來小而美,乾乾淨淨的,也在過路者的想像間散發出因歷史脈絡而醞釀的糖甜味。

P1280322

P1280323

 

從岸內國小再往內走約兩百公尺,經過荒廢的建築物、杳無人煙的樹木群和草地,就抵達了岸內糖廠門口。

P1280313

P1280321

 

岸內糖廠

P1280315

P1280314

 

岸內糖廠不僅是鹽水經濟發展的重要見證,更在臺灣糖業歷史上有不可抹滅的重要性。

1902年日本政府訂定了「臺灣糖業獎勵規則」,糖業成為重要政策之一,1903年臺南一名富商王雪農即成立「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就在岸內這個地方(當時叫作鹽水港廳岸內庄)設置新式製糖工場,是全臺第一間以「臺灣人」為首創立的製糖工場,只是之後就被日人強制收購。

P1280316

P1280319

這間製糖工場還有個特別的貢獻,就是率先研發出「耕地白糖」,指的是把耕地的甘蔗運送到製糖工場,將蔗汁以碳酸法或亞硫酸法清淨去除雜質後直接製作白糖,使白糖的製程更有效益,也提高了品質,更是臺灣製糖技術演進的重要標的。

1945年戰後,糖廠遭國民政府接收,之後也改名為「台灣糖業公司第四分公司岸內糖廠」,1950年改隸屬新營總廠,1992年岸內糖廠裁撤,併入新營總廠,改稱為岸內工場,直到1994年岸內工場正式關閉至今。

P1280317

P1280318

現在的岸內糖廠景色荒涼,很多廠區已拆除,且又遠離鹽水市區核心,看似沒有再次發展的願景;但其實2018年文化部長曾宣布岸內糖廠要規劃成為影視園區,成為專業的製片廠,也期望作為培育影視人才的基地,預計2022年完工。

經查詢新聞報導,糖廠內有一棟美麗的「紅樓」建築,但屋況不太好,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將另向中央爭取紅樓修復經費;而公視的戲劇「魁儡花」也已在這裡搭設片場,打造清代街景樣貌。

P1280320

每年來一次鹽水小鎮,不僅月津港燈節年年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事物,鹽水車站、糖鐵綠廊道等也逐步有了變化。

雖然目前大門深鎖的岸內糖廠不像大部分人對糖廠的印象一般可以吃冰,甚至搭五分車;但岸內糖廠走了另一個路線,仍然讓人期待「岸內糖廠影視園區」的落成。

P1280298

其實只要稍加留意,糖鐵保留的呼聲從未間斷過。同樣以臺南來說,「西港糖鐵」就是一個政府為開闢「西港外環道」而慘遭犧牲的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直到今日,自救會與在地居民仍苦苦與國家機器奮戰當中,但許多珍貴的鐵道設施與遺跡已經被粗暴地破壞殆盡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反西港外環道不當開闢自救會」的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g/xiganggogreen/posts/

之前也曾經在新營市區發現糖鐵軌道某一段看起來因為道路施工因素,而被柏油掩蓋起來了一小段,這粗糙的做法,看起來真的非常奇怪也不和諧,而就算其他路段有保留住,但也是遇到十字路口就會斷掉。糖鐵改建為自行車道且要維持後續良好的維護,長期以來也需要一些成本;但如果未能以尊重歷史的角度保存或利用這些鐵道、遺跡等珍貴文資,而是以暴力的方式便宜行事,有時還真的會讓人覺得乾脆完全不要動或許還比較好。

高雄輕軌C14哈瑪星站及周遭的開闢,宣稱輕軌與舊臨港線共生共榮,但實際做出來時卻也有許多受到詬病的地方,像先是截斷了臨海新路上的舊臨港線鐵軌,之後還因為要連結舊臨港線高雄港站和輕軌站的月臺,竟然把木棧道直接覆蓋上舊臨港線軌道,破壞原本軌道的紋理,官方聲稱之後會再處理重現臨港線軌道,也不知處理得如何了。更不用提當時為了建造高雄捷運橘線,說是舊臨港線的「南號誌樓」因為在建造捷運的沿線上而拆除,殊不知事後發現根本不會經過那裏,南號誌樓白拆了,只剩下珍貴的北號誌樓供人弔念這段歷史。我也是在參加北號誌樓的相關導覽中才知道這段「白拆」的心酸過去;身為高雄捷運與輕軌的愛用者與愛好者,對於現代都會大眾運輸的進展是十分期待的,但對於過去種種為了新興鐵道而對舊鐵道不夠細膩的作法,也感到相當難過與無力。

擷取

回到臺南鹽水,這次的鹽水徒步小旅行,不用一個上午便完成了,很開心的是可以再從一個「月津港燈節」以外的角度來認識鹽水,也不知不覺吸收了一些關於糖鐵和臺灣糖業歷史的資訊與知識,實屬難得。

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借T-Bike把鹽水到新營的糖鐵綠廊道騎一次,如果鹽水的T-Bike租賃站注定是回不來的話,或許從新營車站旁邊的T-Bike借車再騎回來還車也是一個辦法,不然當地私人的自行車出租好像也不是那麼好找。

以上,推薦給想體驗「糖之鹽水」的大家。

 


arrow
arrow

    小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